5月12日,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IC 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在第十三届松山湖中国IC 创新高峰论坛开幕致辞上指出:坚持以产品为中心,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才可持续。
中国集成电路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5大板块齐整的产业: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装备和材料。2004年以来,设计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.6%,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火车头。制造业近几年异军突起,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中坚力量。
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,也是需要长期坚持、不断努力的行业。中国必须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,同时努力向前奔跑。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应该转向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模式,中国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。
冷静看待中国半导体行业目前的发展,还不是以集成电路产品为中心,而是以制造为中心。 由于制造能力不足,使得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当中遇到很多困难和瓶颈,但这并不能说明以产品为中心是错的。魏少军认为,根本原因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无论是中国大陆,还是中国台湾都经历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——就是给人家打工。
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说到,二战后有六大发明,除了计算机、移动通讯、手机等技术的发明,另一个商业模式的发明就是代工模式。采用这种代工模式也是中国台湾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,在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只有2千万人口,既不具有战略纵深,更没有庞大的市场。
“但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集中精力做一件事。”魏少军说到,代工做起来后,带动全岛以加工业为主的业态蓬勃发展,除了台积电之外,还有富士康等大型台企也都采用代工模式。中国大陆的代工模式则源于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,是最典型的地方是东莞,虽然经历了代工模式赚辛苦钱的阶段,但今天已经开始慢慢走出这种模式,有了中国自己产业发展的特点。
中国是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,加上经济体量世界第二,完全具备战略纵深,可以走出原来以加工为主的商业模式。但是我们走出来了吗?
魏少军认为,以华为、中兴为代表的大型电信企业都算是走出来了,但唯独半导体方面一直很难走出加工模式。40年前,中国大陆从台湾进口的产品不仅仅是半导体,可以说包罗万象,电子整机也是其中的重要分类;如今中国大陆从台湾却很少进口整机了,原因是台湾地区已经没有了整机产业。
“对台湾地区来说,走代工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可能更适合,但对整个中国电子产业而言,可能是灾难性的——电子整机系统的创新能力会慢慢失去。”他说到,回顾过去多年,台湾地区在整机系统上的创新几乎没有。不是台湾同胞不愿意创新,他们有最好的大学,有最优秀的一批人,但由于产业模式的影响很难改变。
魏少军回忆在在台湾大学做报告时,曾公开质疑代工模式的发展,恐怕在大陆不可持续。举例来说,半导体的设计、制造、封测等环节当中,封测业是国外公司占比最小、贡献最少的。在去年封测行业将近3千亿的销售额中,15%是外资和台资企业贡献,而以前这个比例则高达50%。制造业在最近几年增长中,外资企业对中国制造业的贡献率,已经超过国内企业的3倍。
而在集成电路设计业,外资对中国的贡献率小于1%。“这说明外资愿意在制造上与我们合作,用我们的制造、人力和材料资源。但涉及到产品的合作,人家就不跟我们玩了。”这也是魏少军强调在产业模式发展当中,以产品为中心的原因,“这是必须坚持的一个‘天条’,不能变!”
制造中心再强,没有产品支撑,就是给别人打工。松山湖论坛在13年当中,94%发布的产品得到量产,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,一步步扎扎实实向前推进,让集成电路设计业在广东大地上蓬勃发展,大量产品投入到市场真正竞争当中去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。
虽然很多分析认为今年大环境不好,但却可能是未来5年经济最好的一年。对此,魏少军表示,中国半导体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要发展,面临一个重新再起步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要更牢固围绕产品发展。“只有把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做高了,做好了,竞争力才能达到最强,发展才有根基。芯片对信息产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才真正落到实处。”
本文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695036288@qq.com。